为什么很多中国大学遇到舆论危机只会删帖?

浏览:

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学校好好讲个道理总是特别难。

你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证据,发现学校领导不搭理你,把你当皮球踢。

 

你气不过上网发个帖吐槽,很快就会被辅导员发现然后强行和谐掉。


可一旦真的面临舆论危机,你又发现学校危机管理搞得一塌糊涂,学生经常想帮母校维护名誉都带不动这种猪队友。

 

高校也要警惕

陷入“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是最近几年在公共领域各种事件中经常出现的名词,得名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

 

实际上这种现象并非塔西佗本人提出的,而是中国学者根据他的一条语录,结合国内的社会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

 

根据人民网的解释,“塔西佗陷阱”指的是:

 

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都会被认为说假话、做坏事……从而引发一系列信任危机和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

(来源:百度百科)


事实上,不论是政府、公立机构(如学校、医院)、企业,甚至个人,只要在公众眼中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公权力,或者在冲突中处于明显强势一方,都可能会陷入“说什么都是错”的塔西佗陷阱。

 

而在信息传播速度比几十年前成百倍千倍增长的现代网络社会,高校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危机处理技巧,不会在公共领域发声,就很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里,陷入众口莫辩的困境。

 

如何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这些年一直是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关注的方面。


 

(来源:人民网)

 

从那时到现在,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政府应对舆论事件的能力一直在一点点加强。

 

但小编这些年关注的和大学生相关的舆论事件,我发现一个现象:和政府、企业相比,高校在应对舆论危机方面的能力和意识简直弱得令人难以置信。


学校的公信力

是怎么丧失的

 

不少高校不仅应对不了学生跳楼、教授性侵、学校合并这种一定会成为舆论热点的大事;


连天太热学生要空调、宿舍安排不公平、几个充电桩能不能使这种和学生利益相关,但并不涉及根本矛盾的小事,都处理得极其拙劣。

 


自己这边占理的时候连事实都说不清楚,对方占理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补救。

 

学校根本不了解学生对于事情是怎么想的,自然也就不会怎么跟学生好好说话。

 

延伸阅读:《上海理工大学是怎样给学生装空调还却还被骂成狗的?》

 

近年来发生的不少高校舆论事件,文章评论区往往比文章本身精彩的多。

 

毕业的校友、在校的学生借题发挥,纷纷痛诉自己亲历的学校种种弊端,画风好似揭批诉苦大会,洋洋洒洒数百上千条。


 


国内公立高校这方面做的经常还不如私立高校,不少私立高校遇见类似的事件至少还有人主动负责,会积极地和学生、利益诉求方和媒体沟通谈判。

 

我自己也曾经遇见过几次,对方主动就文章里的某些内容来找我们商榷,有时能谈拢有时谈不拢,有时处理得好大家还能成为朋友。

 

而公立高校则经常是出了舆论事件,领导们都避之不及生怕背锅,时间经常就是在校内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之间浪费掉的。

 

(来源:知乎)


某些公立大学校长,到哪个学校当家哪个学校被黑成狗,一两年之内就会发生该校历史上十几二十年最严重的舆情事件。

 

他卸任的时候全校师生几乎高兴地要放鞭炮,但也不妨碍他本人步步升迁。

 

反正在现在的高考招生政策下,类似丑闻对招生的影响微乎甚微,只要领导的背景过硬,其乌纱帽更不会是受到什么影响。

 

(来源:微博)

 

在塔西佗陷阱这个概念里,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是“失去公信力”,而很多国内高校却一直没搞懂,自己怎么把公信力弄丢了的。

 

很多时候大学面对的塔西佗陷阱,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主动跳下去的。

 

确实,很多大学这种做法已经沿袭了很多年,并没有任何改革的动机。

 

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高等教育改革就在我们眼前,在这次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育的评价过程中。

 

改革的具体措施业界目前仍然未有定论,但部分专家认为90年代末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成功经验很可能会在这一轮高教改革中得到复制。

 

国家集中力量搞好一批世界一流高校,将地方中小型高校的主导权交给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分配市场有序竞争。

 

以前遭受全网差评对校领导本人来说也无关痛痒,很快就将要深入灵魂了,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在舆论能力建设问题上,是提前主动改还是等到火烧眉毛才悔不当初,很多高校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他们做出的抉择则很可能决定一所高校的声誉和未来。

 

大学怎样避免

陷入塔西佗陷阱?

 

1 平时一定要紧密团结学生

 

在面临舆论风波时,学校往往会发现自己如同风暴里的小船,把控不了舆论的风向。

 

这时学校唯一可靠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前途和名誉和学校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都不支持你你还能指望谁?

 

高校想要掌握处理舆论事件的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以往把学生当做管理和控制对象的观念。

 

学生来大学接受教育也是享受服务,学校在这个过程中的身份就是服务提供者,这个意识要摆正。

 

事实上,每次舆论风波都是一块试金石,学校之前做的好不好,有没有为学生的学业和利益着想,学生对学校的工作满不满意马上就能看出来。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可以称为一种业报,你之前做的是善是恶,在这个时候会一股脑的全冒出来,之前积攒下什么一目了然。

 

2 危急时刻发言必须及时

 

在面临公共舆情事件时,及时发声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官方权威的声音发出的越早越好,说的越明白越好。

 

现在政府就是这么做的,而目前各地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要求,一般都是事件发生后五小时以内必须发布公告,24小时内必须召开发布会。

 

而高校面对类似的事件,舆论处理则往往根本就没有时间意识。

 

 

这种预案每所高校都有一份,但.....


以近日某985高校发生的真实事件为例:一名学生因精神健康问题自杀坠亡,之后三四天学校一直岁月静好,仿佛事情从没发生。

 

家长开始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在网络上喊冤两天之后,事情开始闹大,学院才连夜匆匆发布一篇“情况说明”。

 

这篇应该算是代表学校官方意见的文件,发布的渠道却是学校内部BBS,根本就没找媒体等各种渠道着力把自己的声音发出去,而只是任由其自然传播,传播范围极其有限。

 

在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上,一直都是部分了解一些相关情况的本校学生在主动澄清真相。


 

学校官方的声音则一直缺失,甚至学校的官微到现在都没有发布自己的声明,仿佛置身事外一样。

 

等到学校发布洋洋洒洒上千言的正式声明时已经是三天之后,这时候谁还有心情听你说什么?

 

做过PR相关行业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这样的表现如果放在任何一家大企业绝对是不合格的。

 

如果有哪家公司是这个危机应对效率,市场部门的负责人就可以卷铺盖滚蛋了。而这就是国内知名985高校的舆论应对效率。

 

 

过去一年最优秀的一篇高校声明

(来源:搜狐教育)


有的时候事情比较复杂,一时半会调查不清楚怎么办?那也不能无限制的拖。

 

发个声明就跟大家说清楚你目前都知道什么,就捡你能确定的问题说。

 

还需要时间搞清楚的问题,就明明白白的讲我们还在调查,因为公安办案等原因还不能说的就直接说明真实原因。

 

不用担心声明的信息量不够,也不用担心对事件的叙述不够完整。

 

在网络时代你还有很多发声的机会,只要保证不说错话就行。

 

3 慎用删帖封号等手段

 

在不少大学领导的眼里,只要遇见学生相关的舆论事件,他们手里只有三招:禁言、删帖、请喝茶。

 

一旦发现事情声势太大盖不住,就开始硬挺着装死打算把事情熬过去,甚至宁肯偷偷给对方塞钱平事都不愿站出来正面应对。

 

事态再严重就说狠话,找网信办,甚至干脆大撒把把锅甩给政府。


 

确实,某些有背景的大学仗着自己后台硬可以无视一切批评,心安理得的当“中国大学里的百度”,我在说谁你懂得。

 

很多高校领导不明白舆论传播的一个基本常识:不沟通是不可能的。

 

在网络时代,你是不可能拒绝沟通的,即使你什么都不说也依然在发出信息。

 

 

来源: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 李松蔚

 

删帖、封号,这些行为在互联网时代就好像脱了裤子在大街上拿着扩音器高喊:“大家不要看我,千万不要看”,你猜一条街的人听到这话盯着的会是谁?

 

4 控评切忌简单粗暴

 

某些高校手下有数量不少的网评员,遇到负面事件就通过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发动他们去疯狂洗地。

 

但他们发表的言论往往太过鲜明说服力很差,一看就不真诚不走心;

 

有些网评员洗地的姿态简单粗暴,一上来就摆出一副彪悍不讲理的架势,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


 某学院在知乎上小号水军发文的画风


有些网评员的素质很差,在网友面前口出恶言甚至撕的不可开交,反而让路人集体转黑同仇敌忾地一起黑学校。

 

这种控评工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加剧普通学生和网民的抵触情绪,反而让学校陷入“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的境遇。

 

真理越辩越明,理性的讨论,不害怕不回避争论,才是大学生在面对舆论风波时应有的态度。

 

在这方面,最近大火的菊姐粉丝的高素质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当然,以上所说的所有都是建立在你说的是真话的前提之下,如果学校本来就打算扯谎,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在网民智商水平逐渐上升的今天,扯谎也是有很高门槛的。

 

想撒个蒙骗所有人的弥天大谎已经越来越难,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舆论发声水平远远达不到这个门槛。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高校遇到舆论事件,最好的处理方法还是老老实实有一说一。



 

扫描二维码关注浮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