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专业课真的够专业吗?

浏览:

 在中国,不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专业课质量水平是有非常明显的差别的。

这种差别往往体现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水平、质量把控等多个环节。


同时不同背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这些不同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差异程度如何?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学声联合全国学业发展联盟,进行了这次大学生专业课情况调查。


 

不同级别高校教师

专业水平有较大差异

 

近年来,各水平层次高校的任教要求都呈现明显的提高趋势,尤其是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上的高校。

 

虽然由于国家的统一要求,高校在招聘时一般不会明确进行明确的学历区分。

 

但潜规则是:你想应聘一所大学的教学科研岗,本科、硕、博任一阶段的学校层次都不能明显比你应聘的高校低,而且如果有国外名校的经历会给你加分很多。

 

但对于一部分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按上面的标准吸引高水平人才还是有不小的困难,而缺乏搞科研的环境和平台也让这些高校即使吸引来金凤凰也很难留住。


部分老师专业背景薄弱,或者其看起来很深厚的专业背景实际上是吹出来的情况,在这些高校里还是比较明显的。

 

过半大学生对专业课

老师的教学态度基本满意

 

 

 

“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院校、一流学科建设院校、普通本科院校中,对专业课老师教学态度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依次为:28.4%、19.6%、12.6%。


而这三类院校中,对此持较负面态度(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比例则分别为:9%、12.9%、16.6%。


由此可看出,不同水平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差距是比较明显的。


 

近半大学生对专业课

内容设置基本满意

 

过半大学生对专业课

教材选取基本满意

 

 

 

“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院校、一流学科建设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中,对于自己专业课教材质量不满的比例依次为:13.6%、22.3%、23.5%

 

上面的这四道满意度问题,针对的是专业课水平评价的四个不同维度。


其结果都是”一流大学“院校强于”一流学科“院校,再强于普通本科,这也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的,毕竟这三类高校的水平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但如果比较这种差异的显著程度,你会发现,差别最显著的是老师的专业水平高低及敬业态度,而最不显著的是选用教材的质量。

 

课后答疑环节,你会去吗?

 

 

一流大学院校中,37.4%的选择”定期安排,学生反应很踊跃“;35.5%的选择“老师都在但基本没有学生去”;

 

一流学科高校中,16.5%的选 ”定期安排,学生反应很踊跃“ ; 36.7%的选择“老师都在但基本没有学生去”;

 

普通本科高校里,8.9%的选 ”定期安排,学生反应很踊跃“ ; 32.3%的选择“老师都在但基本没有学生去”;


虽然学校、老师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但似乎学生对于课后答疑的态度差异更加明显。


在这三类高校里,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表示课后答疑环节经常是老师都在但学生见不到。


这就很值得我们反思:虽然我们经常抱怨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但摆在我们眼前的资源我们真的用好了吗?


 

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

给专业课配备实操环节

 


即使在代表中国高校最高水平的一类:“一流大学" 院校中,也只有63.9%的同学表示自己的专业课涉及实操的基本都设置了实习或实践环节,这个比例比我们预想的要低很多。

 

不论是某些专业出于安全(例如化工),某些专业出于成本(例如EE),某些专业出于学生接受不了之类乱七八糟的原因(例如医科里的解剖类课程),故意取消了专业课的实操环节。


虽然这样给学校节省了开支减少了麻烦,但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真的是好事吗?


 

对专业课程设置最大的

问题集中于教学内容

 


这项多选题中,最多能选三项。


同学们反映最强烈的是专业课的安排不充分考虑课程的前置后置关系,大一下开设的课程却需要大二上的课程来打底,否则就很难学通。


在这个问题里,同学们意见最大的前三问题里,却有两项根本就和学校的教师资源是否充足、老师水平是否够高基本没关系,而完全是资源分配的问题。


如果要归责任的话,这两项问题都应该是学校的教务行政部门工作的失误。这种现状放在国内多数高校由行政主导的前提下就显得很吊诡。


 

一流大学的

作业量也很一流

 


在关于专业课作业量的问题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情况差别微乎其微,而与一流大学高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表示自己平均每门专业课每周作业量在三小时以上的比例,“一流大学” 院校占了四分之一以上,而其他两类则都在10%强,看起来一流大学高校的作业量也很一流。


 

大部分同学会独立

认真完成专业作业

 

 

 

大一到大四制定

学习计划的人越来越少

 

大部分同学会独立

认真完成专业作业

 

 

 

 

大一到大四,经常逃课的比例逐渐升高,从来不逃课的比例则逐渐减少。

 

人的记忆往往不可靠,这个问题里往届毕业生的数据明显异常,大家参考一下就可以了。

 

大部分高校专业课

考试比较严格

 

 

在这项问题下同学们的答案,比我预想的结果要正面很多,即使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半数以上的同学觉得自己专业课考试不是水水就能过的。


 

不同类型专业

就业前景差别明显

最抢手的应属工科和医科专业,而人文社科、农学和商科的专业就业前途则比较差。


认为自己前途暗淡可能找不到工作的在每个学科类别中都有至少十分之一,但最高的是农学类,占了总数的近三成,远远高于其他几类专业。


“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院校、一流学科建设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中,认为自己就业升学前景非常抢手的比例分别为:23.2%、12.9和6.4%;


而持比较负面看法(前途一般+前途暗淡)的比例则分别为:23.2%、37.4%和53.7%。


 

多数同学认为

学好专业课很重要

 

 

比较有趣的是,从大一到大四,认为专业课不太重要和不知可否的比例是明显逐渐递增的,分别为:11.6%、16.2%22.3%和32.1%。

 

关于专业课

同学们怎么说?

 

在问卷中,有数百名同学表示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他们对于自己学校的专业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同时我们在问卷中也设置了留言的环节。


我们选择了其中一部分放在这里:

 

我是水电专业的。就从培养计划来说吧,我觉得我们这一届的培养计划属于过渡失败的产物。


上一届的专业知识很强,下一届完美的和计算机挂钩,而我们这一届就属于专业知识不全面,也没有联系社会发展趋势,在以后的就业中可能就会被淘汰;


第二个就是课程结构不合理,因为课程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但是我们在大二学期把课程并置了,在一起学的时候多少会有一点难度;大二上学期的课程也很多,加之实验课,几乎没有其他剩余时间去额外学习;


第三个就是师资问题,虽然今年来了几个新老师,但在核心课程上,还是一些老老师在教学,教学方式多少有一点僵化;


第四个就是教材选择,许多老师选的教材已经是多年以前的,如果它足够经典,那么我可以接受,可是老师上课完全不按教材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老师是不认同这本书的呢?



 


我是中药学专业,别人一听肯定以为是药学类的,但是我们是农学类的,搞笑不 ?


而且我觉得学校这么设置就是误导学生,当时报志愿的时候懂得也不多,觉得中药学是药学类的,现在真的很后悔选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


而且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还没有研究生,所以我们要考研,跟那些医药学校的学生相比肯定处于劣势.虽然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自己努力,一样可以的,但是就是觉得农业大学设置中药学专业有点误导学子。




我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和动画专业有交集。


首先不仅是我们的学校,大多数这个专业学的都太杂,杂而不精。明明是建模型影视后期什么的,大一竟然要学平构。真的觉得这对用电脑软件的我们作用不太大,不知道是不是我眼光太短。


大一下半年每一周时间不到一半是课时时间,像是实在不知道教什么了一样。这个专业主要是靠自学了,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根本没有竞争能力。

 

 



我的专业可能比较特殊,是设在历史学院的人文科学试验班,我们在给别人讲的时候往往会解释说,就是文史哲都学的意思。

 

但是三个方向发展也就导致了我们的课业比较重,大一开始直到大三选好方向,都几乎满课。

 

满课说得好是学得多,但是真的疲于奔命,奔波在教室之间,总有一种被填鸭的感觉,少了对知识消化理解的过程,很多同学的兴趣也被繁重的课业磨没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浮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