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刷屏,官方回应来了!

浏览:
 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爆网络。


01


中青在线深圳11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芳) 今日,有媒体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引发公众对该项研究的安全性与伦理性的热议。下午18:32时,记者从深圳市卫计委获悉,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伦理委员会独立开展伦理审查工作。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立伦理委员会的,不得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登记。


深圳市参照该《办法》对省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相关职责要求,建立了“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并已开展“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备案工作”。


关于此次基因编辑婴儿的研究,网络上流传出的一份《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相关研究经过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但是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的要求,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02


南科大回应“基因编辑婴儿”:校外开展,不知情


中青在线深圳11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武欣中) 刚刚,南方科技大学在其官网发布了针对该校副教授贺建奎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的说明,说明称:今日,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在关注到相关报道后,学校第一时间联系贺建奎副教授了解情况,贺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随即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此研究行为进行讨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校形成如下意见: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03


基因编辑婴儿?免疫艾滋病?

究竟怎么回事

 

据媒体此前报道,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报道称,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消息发出后,引发了网友关于“基因编辑婴儿是否违背伦理”的一大波讨论。

 

来源:新浪微博

 

04

 

与此同时,针对这一事件本身,尚有诸多疑问有待证实。

 

疑问1: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是否属实?

 

据了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系该技术团队领头人、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向外界透露。

 

有媒体曾通过邮箱联系到贺建奎,但其表示在香港开会,截至目前并未现身回应相关质疑。

 

不过,他此前曾通过视频对婴儿进行介绍:

 

中新网还致电该项目疑似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院方有关人士说,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基因编辑婴儿项目并不在和美妇儿科医院进行,婴儿也不出生在该医院。

 

至于医院是否参与了这个试验,参与形式和程度如何,对方表示正在调查,有结果后会告知媒体。

 

 

疑问2:

项目是否通过医学伦理报备?

 

基因编辑婴儿的消息刷爆网络,新浪微博热搜显示此话题热度为“沸”:

 

 

网友的一大质疑在于,基因编辑婴儿这项“黑科技”明显已经违背了伦理,它真的能够通过伦理审查吗?

 

有媒体通过多方渠道,获取了一份疑似由贺建奎申请、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通过审查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其上显示,贺建奎在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申请了CCR5基因编辑科研项目。

 

来源:封面新闻

 

申请书显示,该试验始于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孕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申请书还显示,深圳和美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给出了审批意见:符合伦理规范,同意开展。落款时间为2017年3月7日,签名者有黄华锋、褚振忠等7人。

 

然而,上个月刚刚从该医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对媒体表示,根据申请书显示的时间,其当时还在医院任职,同时他也是伦理委员会成员,但是他并没有印象,医院开过这个会议。作为伦理委员会成员,他的签名没有在申请书上。

 

他还介绍,特地去找了有签名的前同事了解情况,他们表示并没有签过这张申请书,也没有印象召开过有关这个项目的会议,签名可能是伪造。

 

疑问3:

基因编辑“造人”,技术是否安全?

 

媒体报道称,此次基因编辑婴儿手术,采用的是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它对CCR5 基因进行修改。而CCR5 基因正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

 

通俗解释就是,把这一可能致病的基因加以剥离,从而让人体对HIV病毒免疫。

 

但是,据专家介绍,被称为“基因魔剪”的CRISPR-Cas9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

 

这就意味着,技术同时可能会对其他DNA带来影响,进而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等到问题真正出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更可怕的是,这种影响还会借由结婚生子,继续传给后代。

 

有专家称,虽然研究者一定会努力防止脱靶的出现,但是目前的技术毕竟是有限度的,对人类胚胎进行操作,风险还是太大了。

 

还有评论称,如果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没有达到100%的准确性,那么就不能用于临床“造人”。

 

疑问4:

即使技术过关,伦理能否接受?

 

很多网友说,即使基因技术成熟、“造人”真的成为可能,也不会支持这种违背伦理、不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技术。

 

据了解,即便技术有保障,基因编辑技术被批准用于“造人”之前,还需要学界和社会对它的应用和各种潜在可能性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讨论,而且需要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来建立临床安全标准,制定相应的监控和审核措施,还要充分评估它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到最后才可能立法。

 

实际上,即使是在基因编辑研究相对开放的英国,目前虽允许人体胚胎的基因研究,但法律仍不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后移植入子宫,更不准诞生基因编辑儿。

 

对此,你怎么看?

扫描二维码关注浮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