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掉的专业鄙视链: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浏览: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看过下图的这条鄙视链吧。

 

                  

 

小编作为一个文科生,当年也在鄙视链底端,差点没哭出来。

 

那个遥远的,有着军训标配的毒辣太阳的大中午。小编和同学们窝在自己的小板凳上,看着隔壁金融学院从车上搬下一箱又一箱的饮料、糖水,还有印着院徽的小扇子、帆布袋……内心认清了现实:原来专业对专业的蔑视,除了人口优势,还有财力碾压。


             

钱钟书先生当年写《围城》的时候就有如是论述:

 

“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当年会写文章受人尊敬的文人早已失去了他们的“黄金时代”。过去的“士农工商”的排行,发展为爸妈年代常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不怕”,如今已演变成“富搞金融,穷学算法”。

 

时代变化,所谓“热门专业”、“冷门专业”也风水轮流转。同时,鄙视链在学科间、学科内部也从未停止过作妖。

 

说腻了学科之间的鄙视链,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各个学科内部的互相鄙视链内心戏吧。


Part.1

 

商科

  

 

尽管在大家的想象中,商科的将来都是西装革履出入CBD大楼的精英人士,喝着马爹利的华尔街之狼。但其实并不尽然。

 

学经济的,搞的是理论,自认把握规律。


学金融的,实用至上,能赚钱才是王道,别尽瞎BB。


而管理作为一门玄学,被大家一致定义为最“水”的专业。


会计呢,虽然因其明确的“打工属性”居于鄙视链底端,但是也同样因为明确的就业指向而成为每年填报志愿的大热门。

 

金融学生尹牧表示:“讲真大学四年了我真的不是很懂各种专业的区分,但反正不管怎样还是会编程、数学学的好的牛皮。

 

Part.2

 

理科

 


理科世界的法则,则是越抽象、越难懂的越厉害。

 

因此,作为其他学科起源的数学是当之无愧的鄙视链的顶端物理有时候会跳出来表示不服,从近代以来,人类每一次科技的革命,都以物理学的跨时代作为标志。


化学和生物更具体一些,这帮盯着试管看的人对那些学数学物理,在头脑里构架宇宙的的人来说,还是逼格不够啊。但化学和生物经常掐架,到底是无法精准模拟的生物环境,还是化学家们搭构的分子结构更抽象。

 

当然,这些基础学科基本上还是处于鄙视链上游的。但是当问及处于鄙视链顶端的感受时,就读于数学系的李戈哭笑不得:“你学的下去再说吧。作为菜鸡本科生只会觉得自己是底层。”




据说数学界还有个笑话: “统计学家居然说他们是数学家”......

 

Part.3

 

工科

 


 

 

史其同学本科读的是光电工程,从大一就开始跟着老师做项目的他在大家眼里是学霸级人物。尽管在本专业学得非常优秀,研究生阶段还是转到了计算机工程的方向,成功地转型为一只码农。


原来在工科的世界里,已经一切向计算机看齐,专业和计算机联系越紧密,地位越高。


另一边,计算机专业的程序猿们,一边享受着高薪的沐浴,一边在猝死、脱发、加班中水深火热地生活着。即便这样!还要常常被吐槽脑洞清奇,以及万年格子衫、不修边幅等等……


 “鄙视链还是需要才华和情怀的,我们都是搬砖的,哪懂这些” 史其露出了作为一只工科生朴实的笑容。

 

Part.4

 

文科

 

文科生,作为常年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群体。一直以来都呈现一种抱团状态。

 

大概如此:
  

                   

 

尽管文科讲人类命运、讲历史规律、讲宇宙真理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帽子可是摘不下来了。而且每年薪资排行榜垫底的铁锤也无法反驳。

 

于是,文科生们只好采取“道不同不相为谋”策略。

 

大家都是“人穷戏多”,不妨比一比。


 

像中文系的,自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哲学系、历史系眼里,就觉得写文章,还用学么。

 

哲学的,自认爱智慧,追求真理。但那谁也没见过真理,就被认为神神叨叨了。

 

历史系,以作业多著称,被戏称为“每课必抄”,意思是,上公共课总能看到他们在抄书,古体字、笺注,这些过去的东西,在外行人看来就很无聊了。

 

外国语言文学是个异类,毕竟不是老祖宗的东西么,钱钟书老先生那个时代洋气的东西好啊,现在的外国语言文学系倒有些尴尬,毕竟你要研究洋人的东西就要学语言嘛,学语言,学着学着大部分人都变成翻译了。这类技术性的活儿,照文人的调性么,总是要低个档次的。

 

至于学新闻的,“新闻有学无学”的争论就没停过。因为文科生很大部分会跑去干传媒。

 

很多时候,新闻学专业同学所学的东西总是被认为是技术性的,“你们工作几个月之后都会学到”,某文科老师如是说。



小编结语

 


盘点了这些学科内部的鄙视链,会发现其实评价和判断的标准并不都是相同的。比如说抽象性和实用性,究竟哪个好,其实并没有确定的答案。

 

我们不是要去辨明哪些学科优于哪些学科,而是想说明学科之间可能会相互存在很多各种各样的看法,哪怕它们同属一个学科大类也有着天壤之别。去盘点这些学科的“内心戏”是正想说明它们的多元性。

 

相互吐槽或许是出于学科壁垒、或是出于社会语境,而在吐槽之外,我们要看到的是,其实很多时候它们之间的联系或许比我们看到的差异更加显著。

 

去了解别人,了解一种传统,也正是了解自己~


你对这样的专业鄙视链怎么看?

 

扫描二维码关注浮云公众号